甲烷莖稈黑色有裂縫,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狀物,嚴重被害的植株矮化,莢細小彎曲,常未熟先裂或不結實 防治措施: ①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;②收獲后處理病殘株,減少越冬菌源;③避免與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連作或輪作;④病害流行期用1∶1∶200~300的波爾多液或用65%代森鋅600倍液噴霧。 藥劑防治: 發(fā)病初期,應用5%百菌清粉塵劑噴粉,每667平方米(1畝)用藥量1公斤,或選用2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,每667平方米用藥液50~60升,每7~10天噴1次,連噴2~3次。。
電子氣體 傳播途徑和發(fā)病條件: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翌年靠灌溉水、雨水傳播蔓延,從傷口、自然孔口侵入,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。種子也可帶菌,引起子葉發(fā)病。土壤含水量高,氣溫18~25℃,相對濕度85%以上易發(fā)病;重茬地,植株過密,通風透光差,生長勢弱發(fā)病重。 葫蘆蔓枯病的為害癥狀、傳播途徑、發(fā)病條件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: (1)選用抗病品種; (2)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~3年輪作。 (3)用種子重量0.3%的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。 (4)高畦栽培,地膜覆蓋,雨季加強排水。 (5)發(fā)病初期噴灑40%新星乳油7000倍液或36%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~500倍液、53.8%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。 (6)棚室可噴撒5%防黑霉粉塵劑,每667平方米1kg,隔7~10天1次,連續(xù)2~3次。也可涂抹上述殺菌劑50倍液有效。。
混合氣體三、蘆芭子別名葫蘆芭、香草等以種子供藥用,有溫腎、祛寒止痛之功效,主治下酸冷痛、疝氣等癥。是匯仁腎寶的主要原料。工業(yè)以其原料提煉植物膠。市場銷量較大。適宜種植的地區(qū)有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內蒙、江蘇等省區(qū)。蘆芭子用種子繁殖,播種期有秋播和春播。播種量3kg/667m2。產量300kg/667m2。目前行情僅13.5元/kg。生產周期半年。
高純二氧化碳須根稀少,根部及莖基部維管束變褐壞死,田間溫度過高表現為明顯的中心病株和發(fā)病中心,發(fā)病中心多形成在低洼積水和土壤黏重地帶根、莖基部受害后,地上部分初期中部葉片發(fā)黃,易枯縮脫落后蔓延形成半邊黃,半邊綠,植株停止生長。生長點(頂中心)皺縮成團,使頂部外圍葉片明顯高于頂中心,后期由頂部枯萎蔓延至整株萎蔫枯死。 2、病原和發(fā)病規(guī)律 番木瓜疫病的病原菌是兩種疫霉菌,分別為棕櫚疫霉菌和辣椒疫霉菌,但主要為棕櫚疫霉病。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里和病殘體上越冬,翌年,條件適宜時,越冬孢子萌發(fā)芽管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,憑借風、雨水、灌溉水傳播,進行再侵染,致使該病發(fā)生及流行。高溫、高濕、土壤積水,或干旱時大水漫灌,以及多年連茬地塊。普遍發(fā)病,且危害嚴重。 番木瓜疫病的主要癥狀、病原、發(fā)病規(guī)律及防治方法 3、綜合防治方法 3.1清潔田園、輪作栽培 前茬收獲后及時清園,集中處理殘枝落葉,翻耕土地。采用糧菜輪作或非茄果類蔬菜2-3年輪作,防止該菌的逐年累積對番木瓜種植帶來毀滅性災害。 3.2品種選擇及育苗 (1)選種抗病品種:不同番木瓜品種對疫霉病的抗性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。目前番木瓜種植面積相對較大的栽培品種中,以“萬頃沙一號”與“美中紅”對疫霉菌有著良好的抗性。
高純乙炔栽后2~3天內如果沒有下雨,要滴水保墑栽植150株/平米,平均每株產干艾葉4克,單產干艾葉5250千克/公頃左右。2、土壤耕整:一般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,深度15厘米,6月中上旬蘄艾采收后翻曬園地,清除殘枝敗葉,疏除過密的莖基和宿根,深度15厘米。3、肥料施用:艾草栽植成活后,苗高30厘米時施用尿素90千克/公頃作提苗肥,陰雨天撒施,晴天葉面噴施,11月上旬施入農家肥、廄肥、餅肥等作為基肥。5、水分管理:廂面整成龜背形,使排水溝通暢。干旱季節(jié),苗高80厘米以下葉面噴灌,苗高80厘米以上時全園漫灌。艾草可以種在家里嗎?由于艾草植株很高,的時候可以長到大概2米多,再加上艾草具有比較濃的氣味,所以家里還是不太適合養(yǎng)殖艾草的。艾草盆栽的養(yǎng)殖方法1、生長:艾草一般生長在野外比較多,如果想盆栽養(yǎng)殖的話可以找植株栽植。2、盆栽:可以去野外挖去植株的根莖,回來進行盆栽。如果是要購買的話,買小苗比較靠譜。3、選盆:艾草的植株高大,所以在選擇花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一個深一點的花盆。
5、水分管理:廂面整成龜背形,使排水溝通暢干旱季節(jié),苗高80厘米以下葉面噴灌,苗高80厘米以上時全園漫灌。艾草可以種在家里嗎?由于艾草植株很高,的時候可以長到大概2米多,再加上艾草具有比較濃的氣味,所以家里還是不太適合養(yǎng)殖艾草的。艾草盆栽的養(yǎng)殖方法1、生長:艾草一般生長在野外比較多,如果想盆栽養(yǎng)殖的話可以找植株栽植。2、盆栽:可以去野外挖去植株的根莖,回來進行盆栽。如果是要購買的話,買小苗比較靠譜。3、選盆:艾草的植株高大,所以在選擇花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一個深一點的花盆。4、養(yǎng)護:養(yǎng)護的時候注意澆水,一般是見干見濕,在陽臺養(yǎng)殖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光照,夏季的時候進行遮陰。艾草的功效與作用1、殺菌消毒:艾草本身所含有的物質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,所以用干枯后的艾草煮水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。2、驅寒止血:艾草是一種溫補之物,所以食用艾草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。冬天受了風寒,可以喝點艾草水,祛除體內的寒氣,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種子發(fā)芽適宜的土溫為25℃左右,適定土壤含水量為15%~30%菟絲子還可以靠風、水和鳥傳播,在生長期間蔓延很快。 防治技術: 菟絲子為植物檢疫對象,必須堅持貫徹執(zhí)行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針,因地制宜地運用植物檢疫、農業(yè)防治、物理防治、化學防治等方法進行防治。 1、清選豆種:菟絲子種子小,千粒重僅1g左右,通過篩選、風選均能清除混雜在豆種中的菟絲子種子。 2、輪作換茬:菟絲子不能寄生在禾本科作物上。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,如小麥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實行輪作2年以上,可以消滅田里的菟絲子。 3、深翻土壤:菟絲子種子在土表5cm以下不易萌發(fā)出土。深耕10cm以上,將土表菟絲子種子深埋,使菟絲子難以發(fā)芽出土,可以減少發(fā)生量。 4、肥料腐熟:菟絲子種子經過畜禽消化道后仍有生命力。含有菟絲子的畜禽糞肥必須充分腐熟后才能施入豆田。 5、寬行條播:菟絲子出苗后2d~3d,若找不到合適的寄主就會死亡。
此外,金盞菊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金盞菊含有芳香油,全草均可入藥,有祛熱、止咳、助消化、通便和殺菌之功效。金盞菊對外傷、皮疹、皮膚破裂、皮膚感染以及曬斑等多種皮膚疾病有明顯作用,是一種良好的化妝品用的功能性原料,常用作美容化妝品中的添加劑。金盞花中還可提取色素出口創(chuàng)匯,經濟效益十分可觀。1形態(tài)特征金盞菊為1、2年生草本花卉。全株被毛,葉互生,長圓形至卵圓形。頭狀花序單生,花徑4~5cm,甚至10cm,邊緣為舌狀花,夜間閉合,內緣為筒狀花。總苞1~2輪,苞片線狀披針形。瘦果彎曲,花期4~6個月,果熟期5~7個月。花色有黃、橙、橙紅、白等色,也有重瓣、卷瓣和綠心、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種。2生物學特性金盞菊原產歐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。
2.中耕除草出苗后中耕除草不宜太深,跟著麥苗長高,中耕可加深,8月以后根部成長以增粗為主,此刻植株以封行,應中止中耕除草 3.追肥5月中旬追施1次清淡人畜糞水,8月初每667平方米施稍濃人畜糞水2000kg,或堆肥與過磷酸鈣混合堆漚后施用。 4.排灌防風抗旱力強,一般不澆水。但出苗前,需堅持土壤濕潤,促進出苗規(guī)整。旱季注意及時排水,以防爛根。 5.摘薹兩年以上植株,除留種外,發(fā)現抽薹應及時去除,以利根部發(fā)育,避免根部木質化,下降質量。。
魚腥草,學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.,即側耳根,屬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味微辛,性涼,入肺經,對流感病毒、肺炎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,具有清熱、解毒、利尿、鎮(zhèn)痛、止咳、驅風、順氣、健胃等功效其嫩莖、嫩葉涼拌或煮湯后味道鮮美,常食可預防流感、肺炎、濕疹等多種疾病,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。會澤縣栽培和食用魚腥草歷史悠久,常年栽培面積200公頃左右,總產值750萬元,產品經昆明等地的批發(fā)市場銷往全國各地,享有很高的聲譽。現將其無公害栽培技術總結如下,以供參考。一、選地整地1.地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、水源充足、排灌方便、耕層深厚、土壤結構適宜、理化性狀良好、肥力適中,符合GB/T18407.1--2001要求,土質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塊。2.精細整地選好地塊后,徹底清除雜草、碎石,深耕曬垡。栽植前耕翻耙平,施足基肥,做到地塊疏松、肥沃、平整。3.施足基肥栽植前,每667平方米均勻撒施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000--5000kg、草木灰150--200kg(或硫酸鉀15kg),耕翻1次,深25--30cm,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。4.科學作畦因地制宜作畦,低洼地和冷浸地做成陽畦,高地做成平畦,畦寬1.5--2m。二、栽培技術1.栽植時間一般在春季晚霜結束后栽植。2.繁殖方式一般采用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。